【发展理念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近年来,江阴全面构建“345”现代产业集群,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、战新产业挑起大梁、未来产业破土萌芽,先后落地6个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,以及昕感科技、捷杰西等一批战新产业、未来产业项目。在战新产业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的同时,规上工业产值连续跨过6000亿元、7000亿元关口,形成了高端纺织服装、石化新材料、金属新材料、高端装备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,实现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“二十二连冠”。
【奋斗目标】 当前,江阴正处于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期,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赋能产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?市委全会报告指出,要深入推进转型升级,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,锚定“345”现代产业集群,在扩总量中提质量、在打基础中增后劲。
【实施路径】 要坚定项目为王。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、基金招商、应用场景招商等新模式,紧盯链主项目、上下游配套项目,坚持一二三产齐抓、国企民企外企同招,高频次走出去、定向式办活动,打好项目观摩、协商会办、挂图作战、督查问效“组合拳”,全年备案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,力争百亿级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。
要推进集群强链。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,全面推进“七大行动”,以“网联”放大“智改数转”效应、促进传统产业焕新蝶变,实施重点技改项目超100个、投资超100亿元。聚焦四大战新产业,引导企业增投资、攻技术、拓市场、扩规模,力争新能源产业产值迈上千亿台阶。着力搭平台、建体系、拓场景、育产品,推动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制造、生命健康、未来能源、空天技术五个产业厚积成势,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。
要强化要素供给。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国试点,坚持“以需定增、拆平拆净”原则,因地制宜优化工改模式、推动项目入驻,全年腾出立马可用产业用地1500亩、整治低效用地3500亩。深化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共建机制试点,推动7300亿元意向授信更多落地、惠及企业。加强策划包装,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、超长期特别国债、专项债券等政策,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市年度及“十五五”重大项目盘子。建设江阴智算中心、霞客湾科学城算力中心,出台“算力券”支持政策,提升算力供给,扩大算力应用。
要提升营商环境。深化综窗改革,打造企业办事“线上点菜”模式,完善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集成服务。建设全市经济大脑平台,动态、全量掌握企业信息。常态开展暖企走访、政策宣贯,加强企二代和新锐企业家培育,办好产业链“问道”、产业供需对接等活动,让全市企业家专心创业、安心经营、舒心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