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发展理念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,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”。近年来,江阴始终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千方百计解民忧、惠民生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过去一年,江阴民生福祉在固本提优中切实增进,交出了厚实提气的“成绩单”。2025年,江阴将继续高质量做好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工作,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、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宜居、社会大局更加安定祥和。
【奋斗目标】 步入新的发展阶段,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?市委全会报告指出,要深入推进共同富裕,持续描绘民生幸福图。科学把握人口结构变化趋势,加快打造全龄友好城市,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“民生七有”。
【实施路径】 幼有所育上,科学调整学前教育布局,提升省、市优质园覆盖率,推动社区嵌入式托育、托幼一体化等协同发展,年内新增普惠托育机构2家。
学有所教上,深化集团化办学和“县管校聘”改革,科学调配初、高中教育资源,精准保障入学高峰期学位供给。健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机制,实施“小初高”一体化培养路径。
劳有所得上,聚焦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,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,落细稳就业促创业政策,全年提供就业岗位6.2万个,扶持自主创业2800人。推动社保精准扩面,全年新增参保3万人以上。
病有所医上,深化市人民医院、市中医院两大医共体建设,加强“暨阳名医”和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,启动市精神卫生中心大楼新建项目,推进市紧急医学救援中心项目建设,市妇幼保健院改建项目建成投用。
老有所养上,大力发展康养产业、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,延伸拓展“澄颐享”品牌养老服务,加强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,试点推行“银龄卡”,健全“银龄暖餐”服务网络。
住有所居上,一体推进保障性住房和高品质住房建设,加大以旧换新、房票安置力度,深化打好“保交房”和“去化”攻坚战。全年启动安置房建设54.6万平方米、建成24.7万平方米,开具房票超500张,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。
弱有所扶上,完善“物质+服务”综合救助模式,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,精准落实低保扩围增效政策,推动慈善资源下沉基层,为受救助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。